设计参考
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6年版)
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
给水设计
经济流速
100\~400mm时:0.6~0.9m/s;D≥400mm时:0.9~1.4m/s。
流速设计要求
给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0.6m/s,最大设计流速:2.5~3m/s(防止水锤的发生)。
支管布置距离
给水支管沿道路双侧200m的间距布置(经验值),有集中用水点的大用户单独接出。
管径要求
给水管径若无消防任务,无最小管径要求。
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100mm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 120m 。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7.1.13
负有消防任务的配水支管,其口径一般不应小于DN150。消防栓的数量及布置必须遵守有关消防规定。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3.1管网定线与布置
检查井间距
无压(非满流)输水管道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检査井。检査井间距:当管径为DN700以下时,不宜大于200m;当管径为DN700~DN1400时,不宜大于400m。当输送含砂量较多的原水时,可参照排水管道的要求设置检査井。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1.2 输配水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阀门
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独立管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 5 个。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7.4.5
输水管(渠)道隆起点上应设通气设施,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时,宜间隔 1000m 左右设一处通气设施。配水管道可根据工程需要设置空气阀。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7.4.7
输水管阀门间距
输水管长度(km) | 间距(km) |
---|---|
<3 | 1.0\~1.5 |
3\~10 | 2.0\~2.5 |
10\~20及以上 | 3.0\~5.0 |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2.2连通管及检修阀门布置
管线交叉
管线最小间距
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给水管线与污(雨)水的最小水平间距:d≤200mm时1.0m,d>200mm时1.5m。雨水与污水之间没有限制;给水管道与建(构)筑物最小水平间距:d≤200mm时1.0m,d>200mm时3m。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4.1.9
管线交叉时最小垂直距离:给水与给水、污(雨)水与污(雨)水都是0.15m,给水与污(雨)水为0.40m。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4.1.14
交叉布置原则
生活饮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毒性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必须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3.2 配水管与建(构)筑物和工程管线间距
输配水管道布置,应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当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 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
-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 分支管线让于管线;
-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 一般给水管在上,废、污水管在其下部通过。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1.2 输配水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设计用水量注意点
4.0.7 城镇配水管网的漏损水量宜按本规范第4.0.1 条的1\~3款水量之和的10%\~12%计算,当单位管长供水量小或供水压力高时可适当增加。
4.0.8 未预见水量应根据水量预测时难以预见因素的程度确定,宜采用本规范第4.0.1条的1\~4 款水量之和的8%\~12%。
注意两个水量的取值范围是不同的。
消防流量
城镇市政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起数和一起火灾灭火设计流量不应小于表3.2.2的规定。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3.2.2
消火栓要求
- 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
- 消火栓的接管直径不小于DN100。
- 消火栓尽可能设在交又口和醒目处。消火栓按规定应距建筑物不小于5m,距车行道边不大于2m,以便消防车上水,并不应妨碍交通,一般常设在人行道边。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第三版)2.1.3.4阀门、消火栓布置原则
污(雨)水设计
关于折减系数
3.2.5 规定雨水管渠降雨历时的计算公式。
本次修订取消了原《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降雨历时计算公式中的折减系数m。折减系数m是根据前苏联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数据。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不利影响。为防止或减少类似事件,有必要提高城镇排水管渠设计标准,而采用降雨历时计算公式中的折减系数降低了设计标准。发达国家一般不采用折减系数。为有效应对日益频发的城镇暴雨内涝灾害,提高我国城镇排水安全性,本次修订取消折减系数m。
俄罗斯人民出来道歉。
管线布置条数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镇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4.3.9
最小管径、最小坡度设计要求: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21.2 设计最小管径及最小坡度
不同管径对应最小设计坡度
管径(mm) | 最小设计坡度 |
---|---|
400 | 0.0015 |
500 | 0.0012 |
600 | 0.0010 |
800 | 0.0008 |
1000 | 0.0006 |
1200 | 0.0006 |
1400 | 0.0005 |
1500 | 0.0005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4.2 条文说明
检查井间距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 1.5.3 检查井
不同管材对应粗糙度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4.2.3
详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4.1 粗糙系数n值 P71
设计充满度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21. 1 流速、充满度、坡度
最大(小)设计流速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4.2.5 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宜符合下列规定。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经过试验验证可适当提高。
- 金属管道为10.0m/s,
- 非金属管道为5.0m/s。
最小设计流速:
-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
- 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
- 明渠为0.4m/s。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4.2.7
关于雨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管道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一般不小于0.75m/s,如起始管段地形非常平坦,最小 设计流速可减小到0.60m/s。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3.1.1 雨水管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1965年 对北京已建成的污水管道进行了大量观测,得到的不淤流速一般在0.4~0.5m/s左右, 它与上述止动流速值相近似,鉴此在平坦地区的一些起始管段用略小的流速与管坡设计不 致产生较多淤积,当流量与流速增大时已沉淀的微小泥粒也会被扬动随水下流,但因此可 降低整个下游管系的埋深,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起始管段的管坡与流速可以考虑适当降低。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21. 1 流速、充满度、坡度
覆土厚度
( 1)管道最小覆土厚度,一般在人行道下不小于0.6m,在车行道下不小于0.7m;但 在土壤冰冻线很浅 (或冰冻线虽深,但有保温及加固措施)时,在采取结构加固措施,保 证管道不受外部荷载损坏的情况下,也可小于0.7m,但应考虑是否需要保温。常用混凝 土360°满包。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2.1.3 最小覆土厚度与冰冻层内埋深
( 3)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雨水管与合流管不论在街坊和厂区内或在街道下,最小管 径均宜为300mm,最小设计坡度为0.003。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宜小于0.0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三版)》131 一般规定
给水、排水、再生水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都是机动车道0.70m,非机动车到0.6m。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4.1.1
支管布置距离
雨(污)水支管布置间距沿道路双侧80~120m间距布置。(经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