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劳动力的价值
是借助于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社会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特征***
是生产相对过剩。
***使用价值***
既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单位商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量不可以用来衡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但是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不变资本在使用过程中有的是一次性转移(燃料)有的是多次逐渐转移(机器磨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意识的进化:
低等动物 | 刺激感应性 |
---|---|
高等动物 | 感觉和心理 |
人类 | 意识(独有) |
语言 | 语言的含义 |
---|---|
物质 | 意识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目的 | 基础和方法 | 主题理论 |
马克思主义 | 帽子 |
---|---|
立场 |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
观点 / 内容 |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 |
鲜明特征 | 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基本方法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哲学派别 | 错误观点 |
---|---|
旧唯物主义 | 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
旧唯物主义 | 把客观事物看作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形而上学) |
旧唯物主义 | 在自然观上唯物,在历史上陷入唯心(半截子唯物) |
二元论(不可知论) | 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
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论发现: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哲学史上的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性 | 同一性 | 世界怎样存在 |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可知论 / 不可知论 | 辩证法 / 形而上学 |
观念分为本我的观念:主观;绝对的观念:客观。
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 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反映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创造性)。
物质的存在方式 | 运动的存在方式 | 人类的存在方式 |
---|---|---|
运动 | 时空 | 实践 |
运动的存在方式 | 根本原因 / 根据 | 基础和承担者 |
---|---|---|
时空 | 矛盾 | 物质 |
静止是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第一个革命团体
: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戊戌维新
资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社会历史观基本为题 |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 |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者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不能说主观辩证法是唯心主义)。
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是自我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在绝对的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矛盾解决的形式:克服、同归于尽、协同运动、融合。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了。
意识在反应世界的时候会进行加工、改造、使得人脑对世界的反应都是近似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周转速度的提高提高的是***年利率***
。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社会财富)的源泉,但是不是唯一(吃的、穿的、用的,只靠劳动创造不出财富,必须要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剩余劳动 → 剩余价值 → 资本积累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并且转移旧的生产资料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值),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
创造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具体劳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 → 商品和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人不能同时得到两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时期 | 阶段 | 经济基础 | 上层建筑 | |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1949~1956 | 过渡时期 | 公有制为领导,但是未成为主体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956~ | 独立的社会形态 | 公有制为领导且成为主体 | 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 |
新民主社会主义“新“在
-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无产阶级领导;
- 前途是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
工农武装割据 | ||
---|---|---|
武装斗争 | 土地革命 | 根据地建设 |
主要形式 | 基本内容 | 主要依托 |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1949:革命性和动摇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 1949~:既剥削工人取得利润又愿意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服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
中特理论由邓小平提出,对于毛不能说”巩固“和”发展“。
《论十大关系》
- 根本思想: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走自己的道路;
- 方针: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两头大中间小”型社会
- 小:无产阶级(工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时期 | 统一战线 | 事件 |
---|---|---|
1925~1927 |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 大革命 |
1927~1937 |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内战 |
1937~1945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抗日战争 |
1945~1949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解放战争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经验:最重要的联盟(农民阶级)、最根本的经验(资产阶级)。
中共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政治原则:独立自主。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中心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
毛泽东思想各个阶段 | 时期 | 标志 | 文献 |
---|---|---|---|
初步形成 | 井冈山时期 |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提出 | 《反对本本主义》 |
走向成熟 | 抗日战争时期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阐述(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写入党章 | 中共七大 | ||
继续发展 | 解放战争 |
中国革命中农民:是主力军,无产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
新老政协的共同点:都容纳多党派参加。
提出 | 文件 | 完成 | |
---|---|---|---|
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六届六中全会 | 《论新阶段》 | 中共七大完成 |
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十大关系》 |
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
- 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 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 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提出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新民主主义过渡阶段 | ||
---|---|---|
主要任务 | 主要矛盾 | |
1949~1952 | 完成新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
1953~1956 | 工业化、三大改造 |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
领导者 | 参加者 | 区别 | 相同点 | |
---|---|---|---|---|
南昌起义 | 共产党 | 国民党军队 | 有国民党参加 | 都是进攻中心城市 |
秋收起义 | 共产党 | 工、农阶级 | 无 | 秋收起义是在失败后才转移到农村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都是在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之前就已经完成的。
五卅运动 --> 大革命 --> 八七会议 --> 土地革命 --> 西安事变 --> 联合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阶级 | 如何对待 | |
---|---|---|---|
进步势力 | 工、农、小资 | 基础、主要依托力量 | |
中间势力 | 民资、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 争取中间势力去要有一定的条件 | 又联合又斗争 |
顽固势力 |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 有理、有利、有节 | 又联合又斗争 |
延安整风运动的重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学风;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唯心主义);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 实事求是 |
---|---|
《矛盾论》、《实践论》的系统阐述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延安整风 | 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来 |
中共七大 | 正式写入党章 |
建国后 | 被扭曲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纠正 |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国民实行民主的途径 | |
---|---|
基层群众管理基层事务 | 直接民主 |
人大、政协管理国家事务 | 间接民主 |
我国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可以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可以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但是不可以到党内担任职务。
会议 | 重要思想 | |
---|---|---|
八七会议 | 批评陈独秀为首右倾机会主义 | |
瓦窑堡会议 | 批评左倾关门主义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洛川会议 | 全面抗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
三民主义 | 新三民主义 |
---|---|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 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封建制度包括:政治上 - 封建君主专制(被孙中山辛亥革命结束);经济上 - 封建土地剥削(孙中山未完成!!!)
辛亥革命从主张(纲领)上不反帝(反封不彻底、不反帝),但从结果上打击了帝国主义(清政府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打击清政府 = 打击帝国主义)。
走群众路线的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党的发展。
创新 |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
---|---|
科技 | 第一生产力 |
人才 | 第一资源 |
改革 | 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
新中国成立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
1949 | 1956 |
中国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 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 人物 | 事件 |
---|---|---|
第一次 | 孙中山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
第二次 | 毛泽东 | 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 |
第三次 | 邓小平 | 改革开放 |
社会主义充满了矛盾,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两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得到和解(资本主义为啥终将灭亡?因为它不可以!)
新民主主义时期国体为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社会主义时期的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两者制度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度为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八大 | 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
---|---|
《论十大关系》 | 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 |
抗日战争 | 战略防御 | 战略相持(*) | 战略反攻 |
---|---|---|---|
解放战争 | 战略防御 | 战略进攻 | 战略决战(*)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是为了给发展资本主义
清扫思想障碍。
“新文化运动对孔学是充满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新文化运动是承认孔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的,但是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继承孔学和传统文化
。
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方面的根本原因
是: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
是: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综合起来主观的更加根本,主义题目中的表述。)
法治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德治
是治国理政的重要
方式。
时期 | 耕者有其田 | 废除封建土地剥削(主张) |
---|---|---|
太平天国 | √ | √ |
辛亥革命 | × | × |
土地革命 | √ | √ |
抗日战争 | × | ×(削弱) |
解放战争(土改) | √ | √ |
建国后(土改) | √ | √ |
巴黎和会
让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产生怀疑,同时十月革命
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甲午战争
让孙中山从改良派走向革命派。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客观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的发展——准备了阶级条件
;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准备了理论基础
;以及干部条件。
洋务运动 | 封建君主专制 |
---|---|
戊戌维新 | 君主立宪制 |
辛亥革命 | 民主共和制 |
洋务运动目标 | 首要目的 | 根本目的 |
---|---|---|
自强、求富 |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 维护封建统治 |
农民(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工人阶级(领导阶级、革命性最彻底)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
分配,共产主义实行按需
分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义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体系只能作为理论指导,实现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时期作风建设摆放在首位,习近平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摆放在首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优势。
政治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一种崭新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是并列关系】
初次分配:增加财产性收入;再分配:税收、社会保障、支付转移。
非公经济:效率、就业、增长、创新(提升);共同富裕、稳定经济、公平(降低)。【市场机制的优点是效率,但是保证不了共同富裕,指挥增大贫富差距,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来调节】
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已经消除了各方面的差别。(×)【国家倡导多元化发展】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
推动改革和发展要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享、共治;全球治理观: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秉承原则)。
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秉承【原则】: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开放、绿色、廉洁;【目标要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
深化供给侧改革的指导方向是:推动增长动能转换。
202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的高度概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
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因果倒置,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实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引领性环节;全面深化改革:突破性、先导性、引领性;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组成部分。
按劳分配:公有制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的排他性占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要参与收入分配。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其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分配制度方面、宏观调控方面。
对外开放是融入世界、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权宜之计。(×)【权宜之计:为了对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方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
所有制:本质属性(根本区别)、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目前我国提倡混合所有制。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变更的,社会主义体制可以改,而且还要大刀阔斧地改。